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创造文化新的辉煌,是曾经写就人类文明璀璨篇章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夙愿;建设文化强国,是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华民族明确提出的战略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推动的一系列新战略新实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展开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新画卷,开启了当代中国走向文化强国的新征程。
文化强国建设理论的系统构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命题,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在党的十八大得到强化,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得到极其丰富的展开。在思想文化领域召开的一系列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围绕文化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既是一次次文化强国建设的社会动员,也系统展现了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新成果。这一理论新成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以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为任务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路径选择,对为何以及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的回答。
这一理论新成果形成于以宽广视角对文化问题的深度省察。回顾历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审视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内容与重要场域。因此,看待文化问题,必须有宽广视角、长远眼光。论及文化问题,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以“宽广的视角”,将其“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放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审视”。观察问题的宽广视角,既体现在从大历史中探寻大逻辑,也体现在立足时代制高点去把握大格局大趋势,是“向前看”“向后看”“向内看”“向外看”的有机统一。正是基于这种宽广的视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对人类文明发展变迁、文化竞争时代新态以及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再研判与新探索中,不断增进对文化建设重要性与规律性的认识,进一步阐明了文化力量与民族命运之间的深层关联、文化兴盛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层意义,清晰揭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趋势与必由之路,确立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这一理论新成果体现了对文化建设关键领域的系统观照。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弘扬根植民族心性、立于时代潮头的文化精神,彰明文化之魂;又需要各个具体文化门类、文化样态竞领风骚,强健文化之体;更需要有效对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全民族精神境界与文化素质普遍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围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后组织多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论述。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贯穿其中的总题目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总要求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内容涉及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理论的系统构建。
这一理论新成果内含着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的积极回应。从问题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贵品质,也是理论创新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习近平同志强调:“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是没有母版、不是再版、无处借版的创造性实践,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然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回答一系列重大而独特的崭新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所形成的理论新成果,便是在回应现实问题中实现的理论升华。习近平同志在思想文化领域一系列座谈会上的讲话,无不通篇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着直面问题的勇毅和自信。如何传承好自己的精神基因、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优秀作品?如何彰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和原创性?如何让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涌流?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好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对问题的勇敢直面与积极回应,赋予了理论新成果引领实践新发展的深厚力量。
这一理论新成果阐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习近平同志在多个重要场合都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我们所要建设的文化强国,同样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自己的道路和逻辑。习近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指导思想、方向原则、重要任务以及承扬传统、博采外域、创新创造、开放互鉴、人才队伍等问题的丰富论述,深刻回答了文化发展中“一与多”“古与今”“中与外”“常与变”“人与文”等基本关系问题,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特色与本质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实际为根据、以人民为中心、以优秀传统为滋养、以创新创造为动力、以开放互鉴为条件、以人才队伍为根本、以体制改革为突破等,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的基本要义。比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明确了我们所要发展繁荣的文化的根本性质、主体内容,明确了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问题;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持文化服务人民、文化讴歌人民、文化扎根人民、文化依靠人民;以优秀传统为滋养,就要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开放互鉴为条件,就要既积极吸纳外域文明的优秀成果,又积极走向世界、在世界舞台上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把这些基本要义贯穿在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
文化强国建设实践的扎实推进
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一方面基于文化建设的新实践不断深化对文化兴盛之道的探索,另一方面又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进程,对内全面深化文化改革发展,对外传播塑造中国文化形象,以承续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文化建设新实践,培树中华文明的时代新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建设实践的新进展体现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顶层设计的基本形成与实施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统筹规划中确立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框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文化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文化改革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这些与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新成果融贯一体,构成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顶层设计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型智库建设、文艺繁荣、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媒体融合发展、文化走出去等出台指导性意见,定规立法并付诸实施,有力推进了文化建设实践。
文化建设实践的新进展体现为全社会文化自觉的新增进和文化精神的新提振。在当代中国,文化热正以磅礴之势席卷大江南北,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已悄然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激励发展的愿景、支撑发展的资源、助益发展的禀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也日益成为文艺创作以及各类文化作品展开笔触的底色、着力书写的主题;追求高尚、礼赞人民、放歌理想、崇敬英雄……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多彩乐章的总基调。文化热的再度兴起,文化精神的激扬向上,因应着文化在民族振兴、国家发展中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的时代特征,体现着近年来党和国家文化强国建设社会动员的实际成效,为文化的创新创造营造了良好氛围和条件。
文化建设实践的新进展体现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文化事业更趋繁荣、文化产业生机蓬勃。包括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告建成;各种因地制宜、扎根本土而又散发着时代气息、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不断推出。截至2016年年末,全国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46个、博物馆3060个、公共图书馆3172个。力度不断加大的文化遗产保护,牵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乡愁。人们的“文化餐桌”日益丰盛,我国电视剧和图书年产量已居全球第一,电影产量已居全球第二。仅2015年,全国新创作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儿童剧等就达到600多台;国产故事影片686部,同比增长11%;国产影片票房271亿元,同比增长61.6%,占总票房六成以上。文化产业向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出了新的步伐。2015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7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占GDP的比重为3.97%,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文化建设实践的新进展体现为中国文化面向世界从容自信的交流互动。文化唯有在良性的交流互动中才能更好地激发活力、展现魅力,不断超越向前。当代中国文化在以宽广胸怀拥抱世界的同时,也越来越以卓然风姿走向世界。目前,我国已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初步形成了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网络;中俄、中美、中欧、中阿、中非等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向更高层次发展;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千余个孔子课堂遍布135个国家;丝绸之路影视桥、丝路书香工程等多种多样的文化品牌活动沿着“一带一路”延展开来,成为既传“神”又有“形”的文化纽带。对外文化贸易势头强劲、竞争力显著增强,多元丰富的对外文化贸易体系基本形成。在对外传播中,我们积极创新话语体系,主动设置议题,面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与水平明显提升。“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文化中的中国”等不断增强着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吸引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的文化自信,源自我们这个民族绵延不断的文明,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开拓,源自坚守自身文化理想和文化价值的文化创造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新推进,既展现着当今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更强的文化自觉,也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注入新时代的充沛活力。(沈壮海 作者为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河南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