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technological talents

科技人才

潘国强

作者:河南省水利科技应用中心 日期:2023/12/29 11:46:48 人气:223

姓名:潘国强 

职称:教授级高工

E-mail:skspgq@126.com

研究方向:

1、水资源调配与高效利用

2、水利经济(节约用水经济分析)

二、个人履历

(一) 教育经历

2021.09-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学,硕士(同等学力,在读)

2004.09-2006.06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计算机应用 研究生班

1987.09-1991.07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学士

(二) 主要工作经历

2014.11 -至今   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

2004.10-2014.10 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2003.01-2004.09 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工程师

2002.01-2002.1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工程师

1999.01-2001.12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工程师

1991.07-1998.12 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助理工程师

(三)个人简介

潘国强,男,汉族,1969年5月出生,河北省清河县人,教授级高工, 

从事水利科研工作30余年,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尤其是农业高效节水、灌区管理、水资源规划配置和工业节水等方向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对推动河南省水利改革发展起到了技术支撑和引导作用。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第三名),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二等奖四项。参与起草发布的河南省地方标准 6项,其中主持4项。发表论文23篇,学术专著1《工业行业水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共45万字,排名第一

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采用不同学科理论的交叉研究来解决领域难题,具备主持带领团队完成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的经验与能力。主持完成《基于虚拟水资源的河南省工业节水与结构调整给对策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基于LMDI的工业行业用水量与用水效率驱动模型”作为领域创新,经评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主持河南省用水单位节水评价系列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共七项标准,一项已发布实施),同时主持省水利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工业用水脱钩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通过院校联合攻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需求下,河南省区域及高耗水行业的工业用水量、用水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驱动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三、科学研究

(一) 主要研究方向

1)水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

2)水利经济(节约用水的经济分析)

(二) 代表性研究项目

1)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大中型自流灌区可持续发展综合技术研究,1998-2001,主要完成人

2)河南省级水利资金项目, 基于虚拟水资源的河南省工业节水与结构调整对策研究,2012-2017,主持

3)河南省级水利资金项目, 河南省用水单位节水评价规范,2021-2024,主持。

4)河南省级水利资金项目, 基于虚拟水资源的河南省工业节水与结构调整对策研究,2012-2017,主持

5)河南省级水利资金项目, 水文业务定额编制,2015-2016,主持

6)河南省级水利资金项目, 河南省水利发展规划(2015-2020),2013-2014,主要完成人

7)河南省级水利资金项目, 城镇与工业用水定额编制,2013-2014,主持

8)河南省级水利资金项目, 农业用水定额编制,2013-2014,主持

9水利部节水专项资金项目, 河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2012,主持

10)水利部节水专项资金项目, 河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五”规划,2006-2007,主持

11)河南省级水利资金项目, 河南省节约用水规划,2003-2006,主持

12)水利部节水专项资金项目, 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水利部试点),2011-2012,主持

13焦作市水利发展资金项目, 焦作市水资源配置,2004-2006,主持

14)焦作市水利发展资金项目, 焦作市节约用水规划,2004-2006,主持

15)河南省级水利资金项目, 主要用水作物灌溉用水定额研究,2003-2004,主持

16)水利部水资源规划专项资金项目, 全国城市水资源规划,2001-2002,主要完成人

17)河南省级水利资金项目, 河南省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研究1995-1997,主要完成人

18)河南省级水利资金项目, 半干旱地区主要作物水分敏感指数研究,1995-1997,主要完成人

19)河南省级水利资金项目, 新三义寨引黄渠道护砌工程破坏成因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1995-1997,主要完成人

20)河南省级水利资金项目, 三义寨引黄灌区泥沙处理利用规划,1995-1997,主要完成人

21)河南省级水利资金项目, 温室膜下沟灌灌水技术研究,1995-1997,主要完成人

22)河南省级水利资金项目, 砂姜黑土区旱作物及豫南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研究,1995-1997,主要完成人

 

(三) 代表性论文

[1] 潘国强. 产业与部门用水关联及尺度效应分析[C].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 2017:702-712.

[2] 潘国强,雷存伟.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变化的行业驱动作用与类型分析[C]. //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11-20.

[3] 潘国强.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变化的行业驱动作用与类型分析[C].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2016:445-450

[4] 潘国强. 焦建林、李中刚、刘世统.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变化的行业驱动作用与类型分析[C]. 2017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359-367

[5] 潘国强,雷存伟,徐跃峰,等. 基于随机前沿的工业行业节水潜力分析与探讨[J]. 人民黄河,2018,40(5):63-68.  

[6] 潘国强,雷存伟,李中刚. 产业与部门用水关联及尺度效应分析[J]. 人民长江,2017,48(17):46-52,90.  

[7] 潘国强,焦建林,刘世统,等. 万元工业GDP取水量定额的组合优化预测[J]. 人民黄河,2013(12):54-56,60. 

[8] 潘国强,冯朝山,梁志宸,等. 工业行业节水减污分类与资源环境压力评价[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5):94-96. 

[9] 潘国强,蒋立,杨秋贵. 大中型灌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2004,23(6):37-40.  

[10] 潘国强,杨宝中,朱光亚,等. 灌溉用水定额及其调节系数计算和有关问题探讨[J]. 灌溉排水学报,2004,23(3):52-55. 

[11] 李文忠,马志林,张玉顺,等. 焦作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31(6):12-17.  

[12] 潘国强,李中刚,张玉顺. 河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策略及重点布局[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19(4):61-64. 

[13] 杨静敬,路振广,潘国强,等. 亏缺灌溉对冬小麦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J]. 节水灌溉,2013(4):8-11 

[14] 张芳,潘国强,张玉顺,等. 河南省水资源问题及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评价[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3):62-65.

[15] 潘国强,张玉顺. 城镇分行业供水综合漏失率的计算探讨[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18(2):20-22. 

[16] 张玉顺,潘国强,秦海霞.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分析[J]. 灌溉排水学报,2009,28(5):67-69.

[17] 李彦彦,赵明,陈闯闯,等. 河南省典型工业产品虚拟水计算分析[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7(9):31-33.  

[18] 张芳,潘国强,李虎星,等. 济源市水资源问题及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22(2):119-122.

[19] 李中刚,潘国强,岳利军,等. 水文业务定额编制的技术思路与要点[J]. 水文,2018,38(3):76-79.  

[20] 雷存伟,郭乙霏,潘国强,等. 区域工业行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 人民黄河,2019,41(5):57-61.  

[21] 郭乙霏,潘国强,王文婷,等. 黄淮平原节水高效灌溉技术综合评价分析[J]. 节水灌溉,2019(5):109-112.  

(四) 出版专著

1)潘国强、雷存伟、焦建林、吴越、姬红旗、张龙助著,《工业行业水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ISBN 978-7-5509-3334-7,445千字),2022。

 

(五)、荣誉奖励

1)2002年:河南省大中型自流灌区可持续发展综合技术研究,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2 2002年:河南省大中型自流灌区可持续发展综合技术研究河南省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  

3 2017年:基于虚拟水资源的河南省工业节水与结构调整对策研究河南省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42005 主要用水作物灌溉用水定额研究河南省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5 1997年:河南省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研究河南省水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4

6 1997年:半干旱地区主要作物水分敏感指数研究河南省水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4

7)1997年:新三义寨引黄渠道护砌工程破坏成因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河南省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

8)1999年:三义寨引黄灌区泥沙处理利用规划 河南省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排名第7

9 1996年:温室膜下沟灌灌水技术研究河南省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第4

10)1997年:砂姜黑土区旱作物及豫南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河南省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


    科技人才

    (按照姓氏拼音排序)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省级优秀专家(省管专家)

    省级学术带头人

    省水利优秀专家

    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

    河南高层次人才C类

    水利部水利青年拔尖人才

    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专家

    专业技术三级岗位专家